买保健品就送一日游,真的会有这种好事吗?在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第四批指导案例中,就有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依法查处的一起“购物送旅游”案件。

      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17日,接群众举报反映灌南县“家福华国旅”存在低价游宣传情况。执法人员随即赴现场核查,发现印有“持购买保健品发票3000元(可叠加)凭票至本社加10元赠送白马湖一日游(加送30个高邮红心咸鸭蛋)”的宣传单页30份,店内货架上有如皋玉米糁、羊奶粉等保健品。3月18日,执法人员对旅行社营业部负责人进行调查询问,该负责人承认在2020年10月11日招徕过游客(灌南到淮安白马湖金秋赏菊一日游)的事实。

      经查明,当事人为推销保健品,自行开展购保健品送一日游活动,具体为购买如皋玉米糁、羊奶粉等保健食品金额达到3000元,可凭票再加10元赠送淮安白马湖金秋赏菊一日游,其宣传单页放置在镇江市家福华国际旅行社灌南营业部内。此活动开展以来,共成团1次,人数为50人。依据旅游法第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给予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江苏友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道勇表示,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冲击了正规旅行社的正常经营,对旅行社、景区、酒店、导游、游客的利益都有损害。“专项整治行动对于整个旅游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希望可以持续、加大力度做下去。”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苏紫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印伟表示,“购物送旅游”现象对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其原因在于一部分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只重价格,而非品质。根治这种现象,需要统筹“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游客自觉”四种力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四维治理框架,并且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持续培育诚信的旅游市场秩序和理性的旅游消费者。

      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连云港主要采取“3+3+3”工作措施,重点整治三种行为:以免费旅游、购物(会员)送旅游、旅游赠礼品等名义,或者以俱乐部、康养活动等形式招徕旅游者,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未经许可,通过互联网开展招徕旅游者等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违法经营行为。采取靶向执法检查、加强网络巡查、“两地”同步清查三种整治举措,建立完善畅通举报受理渠道、实现检查场所全覆盖、加强执法协作三项长效机制,有力维护当地旅游市场经营秩序。

      该负责人提示广大游客,报团出游,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选择有合法资质的旅行社报名,签订正规旅游合同。

    比起南方四季如春的气候,北方就分明的多了,特别是冬季,雪景成了北方城市的一张地理名片,滑雪场更是为北方冬季的旅游注入亮点。然而近年来,滑雪场意外事故频繁发生,也让慕名前去的游客心有余悸。据了解,目前北方部分滑雪场推出了4元滑雪险,但却遭冷落,鲜有人问津。

  以沈阳为例。沈阳有四大滑雪场,因滑雪属于高危运动,去年一年就发生了63起剐碰事故,购买保险也是对游客安全的一种保障。但滑雪场方面有的表示门票中含有保险,有的则称能提供大多意外保险,但并不强制购买。但具体是什么险种,却没有一家滑雪场的工作人员能说清楚。而据了解,消费者只需要在购票时,额外花上4元钱就能购买一份保险,但所谓滑雪门票中含的保险并不是意外伤害险,而是公众责任险。

  公众责任险不同于人身意外伤害险,公众责任险主要承保被保险人在其经营的地域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活动时,因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他人(第三者) 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是因滑雪场管理不善、设施缺陷造成伤害事故,游客才能得到赔付。而游客滑雪过程中摔伤、被撞伤,或是发生意外滑雪场又不认为自己有责任时,游客便无法获取保险赔偿。目前,有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针对滑雪等运动的专门险种。以一款“平安短期综合意外伤害保险”为例,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从事滑雪、跳伞、潜水、攀岩等活动,则需要按照相应比例加收保费,加收比例在30%—100%之间。

  一些保险业人士表示,滑雪者在购买滑雪票之前,最好向工作人员问清楚,滑雪票内是否包含保险,包含什么保险。如果不包含“滑雪保险”,一般的滑雪场也会销售价钱很便宜的保障滑雪意外伤害的保险,滑雪者应当购买一份。一般情况下,购买这类保险后,一旦投保人在滑雪中受伤,无论责任在哪一方,保险公司都会赔付,但并不是全额赔付,理赔时还可能要缴纳手续费。此外,如果是一般的骨伤,需用一些消炎药或者做简单手术,这些费用是赔付的,但有些药品,则不在保险赔付范围之内。

      踏入炎热的7月,同学们陆续放暑假,与三五知己结伴出游,何等惬意。多数人在夏季出游的选择,都会倾向远离城市的喧嚣,抛开生活的压力,选择外出旅行,如阳光海岛游、深山避暑行、清凉漂流游等都是市民选择的热门线路。但是,夏季出游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各地暴雨、高温、台风频频出现,专家提醒我们在旅游前,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在旅游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雷电高温等预警,最好不要前往景区,以免发生危险。

  海滩旅游 注意防暑防台风

  夏季到沙滩出游,气温较高,中暑极易发生,故防暑也是行程中最为重要的注意事项之一。首先尽量选择早出发,因为早晨相对凉爽,而中午12点到2点间,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下沙滩,应在阴凉处休息。除此之外,室内外和车内外的空气温差较大,容易发生感冒或肠胃不适等症状,应慎防空调病的发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8月份为沿海台风高发季节,在制定旅行计划时,一定要关注是否有台风生成。台风登陆时往往会带来暴雨、风暴潮等天气。如果没有事先规划好,很容易造成只能呆在宾馆里望海兴叹的局面,无法尽情游玩。

  山区旅游 注意防暴雨雷电

  每年因登山或长城,遭遇暴雨雷电死亡的游客不少,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视。在强对流天气来临前,气象部门通常会提前发布暴雨、雷电预警,接收到这类信息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宁愿错过美景,也要确保自身安全。

  暴雨还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而造成山体塌方、道路中断,威胁人的生命安全。而偏偏很多风景秀丽的景区都在山区,我们在前往地质灾害高发的山区时,最好掌握一些逃生自救常识,遇到突发事件能够从容应对。

  漂流之旅 注意防风防溺水

  夏日漂流是游客喜欢的项目,在寻求刺激、享受快乐的同时,最好了解关于漂流的情况及安全须知。上船第一件事是仔细阅读漂流须知,听从船工的安排,穿好救生衣,找到安全绳。漂流时不得随意下水游泳,即使游泳兴趣高涨,也应该按照船工的意见在平静的水面游泳,不得远离船体独立行动。建议穿平底鞋,不建议穿拖鞋、光脚或穿皮鞋,以及多备一套更换衣服。在风浪较大时,切不可贸然下水。

散客
团队
地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想去:  天数:  线路类型: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复航意义大 上海邮轮市场有新期待
发布日期:2021/11/18 10:00:42    信息来源:行游天下旅行社

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特约记者 丁宁编辑:武葳 李庆禹


      作为亚洲第一大邮轮门户城市的上海,相当关注招商伊敦号的“破冰之旅”。上海社科院近日最新推出的《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此次复航的意义指出,政府认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大局下,在出境游开放之前,以海上游形式安全重启中国邮轮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内旅游市场广阔,蛇口复航意义重大

      《报告》在“引言”中称:邮轮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过往由于缺乏数据,我国对邮轮经济贡献的定量研究尚属空白,对邮轮经济的定性分析也处在“盲人摸象”阶段,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由于邮轮出境游消费多在国外,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缺失,邮轮在中国是“过路经济”。

      为此,《报告》课题组按照国际邮轮产业协会(CLIA)的技术路线进行评估,认为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邮轮业对中国的直接经济贡献达到140亿元,其中27.1%来自船供和港务消费,39.8%来自总部经济,33.1%来自游客和船员消费,带动总体经济贡献358亿元,带动就业6.7万人。而且这项研究还发现国际邮轮行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十几年里,在资本、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持续巨大投入,不仅培育了市场,而且初步培育了邮轮产业链经济,为中国邮轮产业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委在2018年制定的关于中国邮轮行业在未来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要达到的市场发展目标,课题组通过建立中国邮轮经济仿真模型,预测和研判邮轮行业复苏后,在2022-2035年期间对中国经济贡献的规模、增长趋势和主要驱动力,发现“继续向世界开放中国邮轮市场并遵循高质量发展路径,将释放中国邮轮超级大市场的动能,推动邮轮产业链的内循环,带动对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内需,在‘量’和‘质’的两个维度上赶超欧美世界两大邮轮经济的现有水平”。

      通过量化研究,《报告》还建议道,数据分析充分说明,为了利用好中国邮轮行业的百年机遇,必须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扶持自主邮轮运营商和品牌成长的同时,推动中国邮轮产业在资本投入、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等方面对标国际水准,提高国际竞争力,融入国际邮轮产业经济的大循环。

      疫情防控仍是重点,建立全产业链“防火墙”

      当下,欧美邮轮旅游陆续复航,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也开启了无目的地“海上游”。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奇迹号”和地中海“华彩号”邮轮正在筹划明春上海母港首航。内地邮轮旅游如何安全重启,沪上专家学者积极出谋划策。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物流研究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赵一飞认为,邮轮疫情防控仅仅依靠邮轮公司是不够的,必须从产业链角度,抓住邮轮和邮轮母港两个中心环节,以点带面,建立覆盖全链条的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邮轮服务。2020年邮轮行业遭遇的种种事件,基本都是邮轮和邮轮母港双方没有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从携手抗疫的角度思考,仅仅是按照《船舶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手册》执行,由此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消费者信心。

      赵一飞建议,上海应尽快编制邮轮母港公共卫生体系认证规则,使其成为邮轮业的“上海规则”。“邮轮母港要实现公共卫生事件的‘零传播’,就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公共卫生体系,该体系至少要有以下六项内容:应急防疫预案,专职和兼职的防疫人员,足够的应急隔离场所,可封闭的紧急通道,应急物资储备和基本生活保障。”赵一飞说。

      赵一飞还提出,应设立特种保险为邮轮旅游撑起“风险保护伞”。他说,“从共担风险的角度,建立邮轮公司和邮轮母港共同参与的保险理赔制度,为邮轮消费者提供最大程度的经济和医疗费用保障,从而进一步消除消费者对于邮轮疫情的恐慌情绪,同时也能化解邮轮公司单方面承担疫情发生后所有防疫费用和消费者疏散费用的财务窘境,进一步强化邮轮与邮轮母港的供应链关系,保证邮轮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主张,从邮轮旅游稳妥复苏考虑,还宜制定具体的防疫技术要求,如可以明确要求邮轮游客100%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登船前100%完成有效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船供100%本地采购,排除冷链和落地集装箱的输入性风险;中国船员比例最大化,对国际船员实行严格的入境健康筛查和隔离流程,杜绝来自国际船员的输入性风险;对邮轮运输企业要采取游客健康动态监察、高频消毒、客房和公共区域100%新风系统等措施,同时在船上设置负压ICU病房、红黄绿隔离区,实现快速核酸检测,引入蓝牙密接追踪技术,以便在发生个案的情况下,可以启动港航联动应急预案,做到迅速排查、迅速隔离、迅速治疗。此外,邮轮上隔离区域、医务医疗资源配比、船上消杀设施和规程等都应达到监管部门要求等。

      抓住时机开发市场,上海有望提供样本

      李小年认为,作为最先控制疫情、最早复工复产复航的国家,中国口岸防疫经验已经第七次提交给国际海事组织(IMO),向全世界分享。上海完全具备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提交中国邮轮治理方案的能力。期待上海这个国际航运中心,能尽早出台航运海事的“上海公约”。“从‘雅典公约’到‘上海公约’,也正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海上公共卫生综合治理的最佳路径。”李小年说。

      中国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WTO法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国际法教授张乃根也主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应抓住时机推出国际邮轮恢复发展的上海方案,为全球邮轮治理提供中国样本。

      张乃根说:“世卫组织2021年第74届大会通过的全球防疫专家对各国防疫初步评估报告,明确肯定中国政府防疫措施得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设计以上海邮轮母港为前提的邮轮业务恢复发展方案,包括第一阶段(2022—2023年)上海母港的近海游(不限于领海)和第二阶段(2023年以后)上海母港的正常邮轮游。应根据上海成功防疫经验,设计一整套适合国际邮轮的属人、属物、属事和属地等防疫方案。”

      张乃根认为,从建立健全上海邮轮母港防疫制度的角度考虑,从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出发,建议上海自贸区扩区设立宝山和虹口的邮轮母港片区,有利于邮轮旅游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结合发展,并为全球邮轮旅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发展提供上海方案和全球标杆。